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本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管理  教学建设  实验实训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天地  下载专区  学校首页 
下载专区
 
教育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下载专区/正文
12级初等教育(专科)《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2012-12-14 08:25  

 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中国教育的起源和中国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中国早期的人类及其教育活动;原始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领会:教育起源问题的认识。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六艺。学在官府。有教无类。孔子论教育作用。孔子论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二)领会:六艺教育的特点。私学兴起的原因。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

(三)简单应用:私学发展的意义。

(四) 综合应用: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二)齐国的稷下学宫

(三)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四)《礼记》的教育思想

(五)墨子的教育思想

(六)道家的教育思想

(七)法家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稷下学宫。明人伦。虚壹而静。三纲领八条目。豫时孙摩。教学相长。

(二)领会:孟子“性善论”与教育作用论。荀子“性恶论”与教育作用论。孟子和荀子论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及教师观。“道法自然”的教育理想。“不言之教”的教育内容。“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论。

(三)简单应用:稷下学宫的社会功能和办学特色。《中庸》对教育本质和过程的论述。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四) 综合应用:从人性论的角度,比较分析孟子、荀子关于教育功能思想的异同。分析和评价《大学》、《学记》、《中庸》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稷下学宫的办学经验对当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秦、汉的文教政策

(二)两汉的选士制度

(三)董仲舒和王充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的确立。察举制。三大文教政策。三纲五常。文翁兴学。“设科射策”。

(二)领会: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汉代察举制的形成、做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王充论学习的基本内容。

(三)综合应用:如何评价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及其影响。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学制度

(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九品中正制

(二)领会: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见解。

(三)简单应用:“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唐代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

(二)隋唐的科举制度

(三)韩愈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六学二馆。

(二)领会:韩愈关于学习原则与方法的论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三)简单应用: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四)综合应用: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及其现代价值。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

(二)宋元的书院

(三)宋元的蒙学

(四)王安石和朱熹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宋代三次兴学。学田。苏湖教法。三舍法

(二)领会: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重要特点。宋代的六大书院。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纲领的内容。

(三)简单应用: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重要调整的内容和意义。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论述。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明朝的文教政策

(二)明朝的书院

(三)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监生历事。八股文取试。社学。

(二)领会:简析明代“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

(三)简单运用: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三)颜元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领会:清代书院的类型。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

(二)简单应用:王夫之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第十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二、考核要求

领会:简述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洋务教育

(二)留学教育

(三)张之洞的《劝学篇》

(四)教会教育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京师同文馆。劝学篇。

(二)领会: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类别及其办学特点。留学教育的实施及其特点。评价教会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三)简单应用:如何评价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试分析留学教育的意义及影响。

第十二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维新教育的渐次推进

(二)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清末的教育改革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定位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壬戌学制。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庚款兴学。学部。

(二)领会:维新运动中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办学特点。梁启超关于儿童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的主张。简述严复三育论思想。“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简单应用:论述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民国元年的教育方针

(二)壬子癸卯学制

(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民国的新教育宗旨。壬子-癸丑学制。教育独立说。

(二)领会:壬子-癸丑学制的制订、特点及意义。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综合应用: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及对当今教育的启迪。

第十四章 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

(三)1922年的“新学制”

(四)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各种教育思潮;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二)领会:新文化运动促使教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措施。“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内容。《壬戌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明显特点。简要评价乡村教育思潮及各派的乡村教育试验活动。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三)综合应用: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

(二)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三)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四)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五)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六)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小先生制。山海工学团。大职业教育主义;生活教育理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二)领会:“生活教育”的含义和特点。关于普及教育的主张。关于师范教育的主张。陈鹤琴关于幼儿教育的主张。

(三)简单应用: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主要内容。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评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评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评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乡村建设实践。分析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综合运用: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阐述陶行知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杜威理论的关系。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苏维埃根据地的教育;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的发展;

(四)解放区的教育。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民办公助。两面小学。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

(二)领会: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特点;简述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内涵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综合应用:阐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

 

有关说明与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考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命题与考试要求

1.本课程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每个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用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5.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秦朝实行的文字改革和统一文字的政策是(  )。

A.书同文       B.行通伦         C.禁私学           D.设三老

二、多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途径有哪些(   )。

A.祭祀活动  B.宗教活动   C.劝俗活动   D.节庆活动   E.文娱活动   F.宗族活动

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

四、名词解释题

“三舍法”

五、简答题

简述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六、论述题

论述孔子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内容。

关闭窗口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
电话:029-81530201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