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进一步提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为此而制定教育心理学(公共课)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1.考核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桑代克的理论;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分析与应用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与交叉。
第二章 学习概论
1.考核知识点
学习的基本理论、各流派所争论的问题和学习的分类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关于学习的定义;学习的生物性与社会意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事实的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奥苏伯尔的意义与机械学习分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2)分析与应用
结合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以加涅的目标分类法为依据,设计一堂课的教案。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1.考核知识点
学习的流派和演变状况;掌握不同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试误说;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认知冲突;最近发展区;内化;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与应用
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第四章 知识的分类与学习
1.考核知识点
知识观;知识类型;学习过程;知识的定义与类型;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与条件;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2)分析与应用
运用知识类型和学习过程,分析中小学的一堂课。
第五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1.考核知识点
态度的基本概念;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态度与行为;态度与品德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对态度的解释;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的价值内化理论;认知协调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态度和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2)分析与应用
能够分析态度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结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帮助学生确定规则、遵守规则、执行规则。
第六章 影响学习因素
1.考核知识点
影响学习的基本因素;认知因素;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迁移;情感因素;环境因素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学习动机;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
(2)分析与应用
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分析当前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厌学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第七章 现代教学设计
1.考核知识点
现代教学观:教学过程观、教学目标观;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学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2)分析与应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并能够结合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撰写教案并说课。
第八章 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
1.考核知识点
教学效能概念;研究教师效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特征;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类型;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从教师效能研究看有效教学的原则;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2)分析与应用
能分析认知与情感两类教学评价在教学上的不同意义。
第九章 课堂管理与团体规范的建立
1.考核知识点
建立课堂秩序的基本原理;积极的纪律和教育方法;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日常教学中建立课堂秩序;行为主义倾向的问题处理;人本主义与折衷主义倾向的问题处理;营造积极的物理环境;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有效的沟通;
(2)分析与应用
运用制定规则、选择、自然结果、合理的逻辑结果来管理课堂秩序。
第十章 课堂评估
1.考核知识点
好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教学评估类型。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学评估的基本概念;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技术;成绩评定及报告。
(2)分析与应用
分析论文题与新式的客观测验在教学评估上具有的价值。
关于考核内容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要求和内容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及其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应试人员能够把握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有关教材;同时,也使考试命题的范围更加明确,以便更准确的设计试题的知识能力和难易度。
本大纲按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两个层次规定了应试人员应达到的能力发展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涵义是:
识记与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识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分析与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运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核要求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
(二)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学段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进行,试题覆盖到各范围的内容,并适当突出主要内容,以体现本学科内容的重点。
(二)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与理解占50%,分析与应用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科实践能力的测试。
(三)本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