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版首页 | 教学管理 | 课程大纲 | 正文
《学校管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23年04月10日 11:37 点击: /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一)选用教材  

学校管理学,吕银芳,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8月版

(二)参考书目

1. 教育管理学张东娇徐志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2. 学校管理学(第五版)萧宗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三)在线资源

学堂在线学校管理学,吕银芳 杨令平主讲.

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snie04011006978/12226301?channel=i.area.recent_search

(四)学术期刊

1.教育研究

2.中小学管理

3.现代教育管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坚持“学教育管理理论、析教育管理实践、解教育管理难题、育应用型卓越教师”的教育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着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线上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组织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学校执行力管理和学校文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管理理论及其管理策略、模式等。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讨,学生学会运用管理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学校管理问题,具备新时代学校管理者的基本管理素养和理论基础;通过课程见习和教育实习,学生加强对学校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增强教育情怀、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为未来做一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卓越教师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学生了解学校管理学的发展脉络,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从事学校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增强教学质量意识和教育情怀。

课程目标2:学生具备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具有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出色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和学校管理实操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3:学生熟练借鉴现代经典教育管理案例,探索破解教育管理难题之道,树立“三全育人”责任意识,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教育管理人才。

课程目标4:学生感悟教师课堂教学贯彻落实“课程育人”的思路与方法,主动锻炼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自觉提升自身综合育人的素养,坚定教育情怀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六、教学安排

教育管理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线上学习,学生掌握和了解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管理思想;通过案例分析,深刻理解不同人物的管理思想和主要观点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明确管理理论对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基于教育政策变革的研讨,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

【重点、难点】

1.重点: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XY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

2.点:如何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如何在研讨中增强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课程内容】

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方法】

1.线上教学;

2.案例分析法

3.讨论法

【复习思考】

1.简述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2.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张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3.简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4.简述现代管理理论对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

学校内部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掌握和理解学生管理的主要理念管理内容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和内涵教师聘任的基本原则程序等;通过校园欺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依法执教和依法教育的意识;通过研讨,学生能够结合学校管理理论明晰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多数学生树立奉献意识和责任担当,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管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2.难点:教师绩效考核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课程内容】

1.学生管理;

2.校长负责制;

3.教师聘任制与教师绩效工资制;

4.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讨论法

【复习思考】

1.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简要概述新时代加强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3.校长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如何有效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

4.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教师培训的方法,其优、缺点是什么?

学校组织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线上教学,学生掌握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学校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四个基本特征;基于课堂研讨,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型组织和新时代学校组织变革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时代重要性。

【重点、难点】

1.重点:学校组织理论的发展学校组织的性质判定学校组织的性质的发展历程

2.难点: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组织变革

【课程内容】

1.组织及其理论发展;

2.学校组织性质。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讨论法

【复习思考】

1.简述组织的定义及其组织理论的发展。

2.对比分析蛋箱学校、松散耦合组织学校和学习型组织学校。

3.简述学校组织的性质及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4.简述新时代学校组织变革的新趋势。

学校教学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线上教学,学生掌握教学工作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通过案例分析,深刻理解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基于“四个回归”“水课和金课”“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的政策改革前沿深入研讨,学生认清“刻苦读书”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树立“教得好”向“学得好”的教学质量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内容管理教学内容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过程管理

2.难点: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目标及标准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课程内容】

1.教学工作管理;

2.教学组织管理;

2.教学内容管理;

3.教学过程管理;

4.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方法】

1.线上教学;

2.案例分析

3.讨论法

【复习思考】

1.结合本章的所学内容,谈谈你会如何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2.结合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谈谈你如何理解“课堂革命”。

3.谈谈我国的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执行力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线上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学校执行力?如何提升学校的战略执行力、团队执行力和制度执行力;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了解了学校章程的关键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校长执行力管理和中层执行力管理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明晰学校制度执行的重要意义和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引领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战略制定能力管理、目标分解能力管理、任务完成能力管理、校长执行力管理、中层执行力管理、基层执行力管理、建立合理的机制

2.难点: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课程内容】

1.学校战略执行力管理;

2.学校团队执行力管理;

3.学校制度执行力管理;

4.学校章程。

【教学方法】

1.线上学习;

2.讲授法

3.讨论法

【复习思考】

1.简述校长的执行力管理。

2.简述学校中层的执行力管理。

3.对比分析学校章程和学校制度执行力。

4.简述你新时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学校文化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了解学校文化管理的时代特征和学校文化变革,熟练分析学校文化结构及其具体的含义;通过一线校长专题讲座、参观考察和研讨,明确21世纪学校文化构建的核心,树立文化育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重点、难点】

1.重点: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类型、学校文化的发展阶段、学校文化结构说、学校文化管理的策略

2.难点: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

【课程内容】

1.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

2.学校文化结构;

3.学校文化建设。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参观考察;

3.讨论法

【复习思考】

1.简述新时代学校文化管理的具体特征和时代变革。

2.简述21世纪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简述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占比

、课程评价

(一)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内容包括线上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笔记、学校考察报告;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卷面不足60分,平时成绩和考勤不计入总成绩,本课程按照不合格对待,需补考或重修。

2.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50%)

3.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比例:

1)考勤(10%):学生按时上课,上课时教材、笔记本和笔带齐;缺课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线上学习(40%):完成学堂在线节课25节约135分钟的在线学习,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在线教学评价和在线研讨。

3)课堂表现(2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完整性、思维深刻性等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30%):通过学生在小组案例分析讨论中准备、参与、发言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读书笔记的态度、完成度、完整性、思维深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4.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评定

1)考核范围:题目原则上覆盖教学大纲90%以上内容,各章节所占分值与其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相当。

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3)考核要求: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组织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学校执行力管理和学校文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管理理论及其管理策略、模式,能运用管理思维及管理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对新时代学校管理现象和各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基本的解决措施。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

1.线上学习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优秀

0.90-1.00

良好

0.80-0.89

中等

0.70-0.79

及格

0.60-0.69

不及格

0-0.59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3】

【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 4.3】

完成线上学习,完成学习笔记,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等有明确的认识,观点正确、陈述清晰流畅、知识点明确,并能在回答中展现教育情怀

完成线上学习,完成学习笔记,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等有较明确的认识,观点正确、陈述基本清晰、有知识点的体现。

完成线上学习,完成部分学习笔记,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等有较明确的认识,观点正确、基本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完成部分线上学习,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等有基本的认识,无错误观点。

未完成线上学习,未完成学习笔记,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等基本没有认识,没有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5.3】

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有基本的认识,能举一反三,观点正确、陈述清晰流畅、知识点明确,并能在回答中反映一些自己的思考,具备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有基本的认识,能举一反三,观点正确、陈述基本清晰,有知识点的体现。基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有一些认识,观点正确、基本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无错误认识。

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没有认识或认识模糊,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2.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优秀

0.90-1.00

良好

0.80-0.89

中等

0.70-0.79

及格

0.60-0.69

不及格

0-0.59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3】

【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 4.3】

听课认真,积极回应,认真做笔记,笔记中能反映自己的理解,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有很好的认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互动中能明显表现出浓烈的教育情怀

听课较认真,有回应,能基本认真的做笔记,对于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表现出正确的观点。

听课基本集中,有笔记,有时能反映出一些关于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正确观点。

基本能听课,无错误观点。

听课态度不佳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的行为,在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问题上态度模糊或不正确。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5.3】

3.案例分析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优秀

0.90-1.00

良好

0.80-0.89

中等

0.70-0.79

及格

0.60-0.69

不及格

0-0.59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6.3】

 

1.参与讨论积极性高;是小组讨论中的核心人物;代表小组做较好的汇报。

2.独立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参与讨论积极性较高;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主要组员;

2.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表达中能反映所学知

1.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在小组中能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观点基本正确。

1.很少参与讨论,有时会有一些支持小组讨论的行为,无错误的态度或观点。

 

 

1.不参与讨论。

2.与小组组员基本无互动。

3.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观点错误。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8.1】

1.参与讨论积极性高;是小组讨论中的核心人物;代表小组做较好的汇报。

2.独立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参与讨论积极性较高;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主要组员;

2.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表达中能反映所学知识

1.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在小组中能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观点基本正确。

1.很少参与讨论,有时会有一些支持小组讨论的行为,无错误的态度或观点。

 

 

1.不参与讨论。

2.与小组组员基本无互动。

3.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观点错误。

 

4.课后作业分析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优秀

0.90-1.00

良好

0.80-0.89

中等

0.70-0.79

及格

0.60-0.69

不及格

0-0.59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5.3】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陈述清晰

2.作业中能很好地反映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3.作业中能结合小学教师岗位实际工作进行一些主动的、创造性的思考。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格式正确,陈述较清晰。

2.作业中能较好地反映所学的知识点。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较整洁、端正,陈述基本清楚。

2.作业中能反映一些知识点。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2.作业和所学知识点有一些关系。

1.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作业与知识点没有关系。

3.观点错误。

4.机械誊抄网上模板或他人作业。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6.3】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陈述清晰

2.作业中能很好地反映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3.作业中能结合小学教师岗位实际工作进行一些主动的、创造性的思考。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格式正确,陈述较清晰。

2.作业中能较好地反映所学的知识点。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较整洁、端正,陈述基本清楚。

2.作业中能反映一些知识点。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2.作业和所学知识点有一些关系。

1.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作业与知识点没有关系。

3.观点错误。

4.机械誊抄网上模板或他人作业。

5.期末考试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优秀

0.90-1.00

良好

0.80-0.89

中等

0.70-0.79

及格

0.60-0.69

不及格

0-0.59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3】

【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 4.3】

知识掌握全面,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有明确的认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能够明显体现出教育情怀。

知识掌握较全面,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有较好的认识,语句表达规范恰当

掌握了一些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认识,语句表达通顺恰当

知道一些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对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无错误观点,表达基本通顺,很少体现知识点,但没有基本概念上的混淆

教育管理学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缺乏认识,对知识点的掌握疏漏较多。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5.3】

知识掌握全面,掌握运用教育管理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范式,具备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掌握较全面,对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能力基本掌握,对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掌握准确

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对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一些,对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掌握基本达到要求

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对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无错误观点,对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掌握存在疏漏。

教育管理思维的运用缺乏认识,对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掌握疏漏较多。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6.3】

知识掌握全面,对现代经典教育管理的掌握和借鉴得当具备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教育管理人才的基础。

 

知识掌握较全面,对现代经典教育管理案例基本掌握,对对破解教育管理难题的方法的掌握实在准确

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对现代经典教育管理案例了解一些,对破解教育管理难题的方法的掌握基本达到要求

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对现代经典教育管理案例无错误观点,对破解教育管理难题的方法的掌握存在疏漏。

现代经典教育管理案例缺乏认识,对破解教育管理难题的方法掌握疏漏较多。

、其它说明

1.制定依据:依据2021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2.执行对象:从2021级学生开始执行。

3.系(部、教研室):教育学

4.制(修)订:教育科学学院

5.执笔人:吕银芳教授      参与人:杨令平教授)、高源讲师

6.审订人:教育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