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一)选用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林长春 黄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一版。
(二)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小学一年级~六年级),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
3.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解读,刘恩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三)在线资源
爱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重庆师范大学).
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5408.html
学术期刊
1.教育研究
2.学前教育研究
3.教育实践与研究
4.教育导刊
三、课程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科师范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观念,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主要內容,学会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处理的初步能力,为开展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与实践基础。
本课程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在学习现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的基础上,注意吸收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优秀教学经验,结合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高分析处理教材能力,促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围绕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分析展开, 注重理论学习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按照“认识——方法——实践—— 拓展”模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原理方法模块、实践训练模块、视野拓展模块”等 4 个教学模块。
本课程内容充分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采用立体化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典型案例解析、课堂教材分析演练、自主实践拓展创新相给合的立体化教学方式,着力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分析、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和实践途径。
课程目标1: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本知识。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內容,学会分析和研究小学科学教材的基本方法。【毕业要求3保教知识3.2】
课程目标2:初步具备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为将来顺利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奠定基础。【毕业要求4教育能力4.1】
课程目标3:培养师范生对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热爱,逐步形成对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献身基础科学教育事业的信心。【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2.2】
课程目标4:了解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改革的现状和特点,拓展专业视野,掌握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以及专业发展设计等基本理论,学会设计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以逐步成长为反思性实践者。【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6.2】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六、教学安排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的性质、意义、课程目标、內容体系;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方法、学习特点和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课程目标、学习策略
2.难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课程目标、学习策略
【课程内容】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的性质、意义、目标和內容体系;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学习特点、学习策略和评价。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的性质、意义、目标和內容体系;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方法、学习特点和方法;
3.通过讨论,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学习特点、学习策略和评价。
【复习思考】
1.结合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谈一谈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2.本课程学习十分强调实践性,请举例说明有哪些实践途径?
3.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网站,分析各个网站的特色。
第二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含义;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演变过程。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结构
【课程内容】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含义;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结构和功能;
3.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与教材的发展。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含义;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结构和功能;
3.通过讨论,探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演变过程。
【复习思考】
1.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与功能文献,归纳相关的观点,并且加以评价。
2.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教材观?
3.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研究文献,总结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并且加以评价。
第三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析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认识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与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及其特点;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能够应用小学科学课程新理念来分析、解释和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及其特点;科学课程实施策略
2.难点: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科学探究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课程内容】
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理念与设计思路;
2.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
3.小学科学课程的內容标准及其特点;
4.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统一规范,体现了国家小学科学教育的水平;
2.通过案例分析,领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3.通过讨论,学习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具有四大功能,即编写小学科学教材的依据,小学科学教学的依据,小学科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了解国家管理和评价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
【复习思考】
1.结合我国实际,试述为什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小学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2.概念辨析: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
3.结合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现状,谈一谈作为一名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
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含义及意义,知道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原则和要求;认识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依据、模式、内容,能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小学科学教材;能运用知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心理分析法等分析小学科学教材,形成教材分析的初步能力;体验教材分析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的教学态度和精神;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方法、学习特点和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内容和方法
2.难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和方法
【课程内容】
1.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和内容;
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了解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含义及意义,知道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原则和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依据、模式、内容,能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小学科学教材;能运用知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心理分析法等分析小学科学教材,形成教材分析的初步能力;
3.通过讨论,体验教材分析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的教学态度和精神;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方法、学习特点和方法。
【复习思考】
1.教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材?
2.从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中选择任意一单元内容进行教材的中观、微观分析,撰写教材分析报告。
3.选择一个单元的小学科学教材,分别应用知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心理分析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第五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析
【教学目标】
学会应用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模式与方法,恰当处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设计与技术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教材;通过教材分析的应用案例进一步加深对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目标和內容的理解。能够根据教材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模式与各种分析方法的正确应用
2.难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方法的正确应用
【课程内容】
1.生命科学典型教材的分析与案例;
2.物质科学典型教材的分析与案例;
3.地球和宇宙科学典型教材的分析与案例;
4.技术与工程典型教材的分析与案例。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学会应用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模式与方法,恰当处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技术与工程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教材;
2.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目标和內容的理解。能够根据教材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3.通过讨论,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教材分析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复习思考】
1.请应用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和方法分析教科版3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及其主题 7“动物的繁殖”,写出教材分析报告。
2.请应用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模式和方法分析教科版5年级科学下册《船的研究》单元教材及其主题 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写出教材分析报告。
3.请应用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模式和方法分析教科版 5 年级科学下册《热》单元中主题 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写出教材分析报告。
第六章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与说课训练
【教学目标】
了解说课的涵义,认识说课的意义;理解小学科学课说课的基本内容、步骤、一般要求;理解小学科学说课的评价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科学说课的内容和方法
2.难点:小学科学说课的方法;说课的评价指标
【课程内容】
1.说课的一般概述;
2.小学科学课说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小学科学说课的训练与评价。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的性质、意义、目标和內容体系;
2.通过案例分析,能在分析小学科学教材基础上独立设计说课教案,并且进行说课实践;能运用相关评价指标对小学科学说课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3.通过讨论,体验“说课”活动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分析和反思的教学态度和精神。
【复习思考】
1.结合具体实例,试就“课前说课”,“课后说课”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展开讨论?
2.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说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如何根据说课的类型和内容提高说课质量和水平?
4.选取教科版小学科学中某一节内容,设计一份说课教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八、课程评价
(一)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期末考核采取卷面考试方式。
2.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成绩×50%+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50%
3.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比例:
(1)课堂表现(2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情况、积极回应情况、主动思考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小组讨论(40%):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准备、参与、发言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3)课后作业(20%):通过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态度、完成度、完整性、思维深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4)课堂提问(2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态度、完整性、思维深刻性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4.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评定
(1)考核范围:题目原则上覆盖教学大纲90%以上内容,各章节所占分值与其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相当。
(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3)考核要求: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践中遇到的儿童常见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本的解决措施。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0.90-1.00) |
良好 (0.80-0.89) |
中等 (0.70-0.79) |
及格 (0.60-0.69) |
不及格 (0-0.59) |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2.2】 |
听课认真,积极回应,认真做笔记,笔记中能反映自己的理解,对教师在小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很好的认识,职业认同感好; 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对小学生的关心、爱心以及对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开始初步建立正确的儿童观。 |
听课较认真,有回应,能基本认真的做笔记,对教师身份、小学生个体差异、小学生身心发展表现出正确的观点。 |
听课基本集中,有笔记,有时能反映出一些关于教师身份、小学生个体差异、小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的正确观点。 |
基本能听课,无错误观点。 |
听课态度不佳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的行为,在小学生发展、教师身份等问题上态度模糊或不正确。 |
2.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0.90-1.00) |
良好 (0.80-0.89) |
中等 (0.70-0.79) |
及格 (0.60-0.69) |
不及格 (0-0.59) |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4.1】 |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作用有明确的认识,观点正确、陈述清晰流畅、知识点明确,并能在回答中反映对儿童的爱心、责任心。 |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作用有较明确的认识,观点正确、陈述基本清晰、有知识点的体现。 |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作用有较明确的认识,观点正确、基本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作用有基本的认识,无错误观点。 |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作用基本没有认识,没有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
3.小组讨论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0.90-1.00) |
良好 (0.80-0.89) |
中等 (0.70-0.79) |
及格 (0.60-0.69) |
不及格 (0-0.59) |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6.2】 |
1.参与讨论积极性高;是小组讨论中的核心人物;代表小组做较好的汇报。 2.独立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
1.参与讨论积极性较高;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主要组员。 2.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表达中能反映所学知识。 |
1.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在小组中能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观点基本正确。 |
1.很少参与讨论,有时会有一些支持小组讨论的行为,无错误的态度或观点。 |
1.不参与讨论。 2.与小组组员基本无互动。 3.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观点错误。 |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2】 |
1.参与讨论积极性高;是小组讨论中的核心人物;代表小组做较好的汇报。 2.独立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
1.参与讨论积极性较高;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主要组员。 2.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 3.思维清晰,表达中能反映所学知识。 |
1.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在小组中能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观点基本正确。 |
1.很少参与讨论,有时会有一些支持小组讨论的行为,无错误的态度或观点。 |
1.不参与讨论。 2.与小组组员基本无互动。 3.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观点错误。 |
4.课后作业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0.90-1.00) |
良好 (0.80-0.89) |
中等 (0.70-0.79) |
及格 (0.60-0.69) |
不及格 (0-0.59) |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6.2】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陈述清晰。 2.作业中能很好地反映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3.作业中能结合实际进行一些主动的、创造性的思考。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陈述较清晰。 2.作业中能较好地反映所学的知识点。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较整洁、端正,陈述基本清楚。 2.作业中能反映一些知识点。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2.作业和所学知识点有一些关系。 |
1.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作业与知识点没有关系。 3.观点错误。 |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2】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陈述清晰。 2.作业中能很好地反映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3.作业中能结合实际进行一些主动的、创造性的思考。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整洁、字迹端正,陈述较清晰。 2.作业中能较好地反映所学的知识点。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作业较整洁、端正,陈述基本清楚。 2.作业中能反映一些知识点。 |
1.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2.作业和所学知识点有一些关系。 |
1.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作业与知识点没有关系。 3.观点错误。 |
5.期末考试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0.90-1.00) |
良好 (0.80-0.89) |
中等 (0.70-0.79) |
及格 (0.60-0.69) |
不及格 (0-0.59) |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6-2】 |
知识掌握全面,对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等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对这些问题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掌握牢固,能够用这些知识解释常见的小学生现象,能结合实际针对小学生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开放题回答中能表达一些自己的思考。 |
知识掌握较全面,对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等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有较好的认识,对这些方面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基本掌握,基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小学生现象,能初步提出一些促进小学生发展的策略。 |
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对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等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基本的认识,对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特点了解一些,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小学生现象。 |
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对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等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无错误观点,在策略提出、现象解释等方面更多是常识性的解释,很少体现知识点,但没有基本观点上的错误。 |
对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等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认识,对知识点的掌握疏漏较多。 |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2】 |
知识掌握全面,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掌握牢固,能够针对 小学生发展特点提出适当的培养策略和方法,掌握观察、记录小学生言行以及与小学生交流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开放题回答中能表达一些自己的思考。 |
知识掌握较全面,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基本掌握,能针对小学生发展特点提出一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对观察、记录小学生言行以及与小学生交流的途径基本掌握。 |
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了解一些,了解一些促进小学生发展的策略和方法,知道一些观察、记录小学生言行以及与小学生交流的途径。 |
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对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无错误观点,在策略提出、现象解释等方面更多是常识性的解释,很少体现知识点,但没有基本观点上的错误。 |
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速度、差异缺乏认识,对知识点的掌握疏漏较多。 |
九、其它说明
1.制定依据:依据2021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2.执行对象:从2021级学生开始执行。
3.系(部、教研室):教育学系
4.制(修)订:教育科学学院
5.执笔人:李光蕊(副教授) 参与人:王碧梅(副教授)
6.审订人:教育科学学院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