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版首页 | 教学管理 | 课程大纲 | 正文
《小学教育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23年04月10日 11:16 点击: /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一)选用教材  

《小学教育学(第三版)》,曾文婕、黄甫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0

(二)参考书目

1.《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2.《小学教育改革论》,阮成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三)在线资源

慕课,小学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

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189.html

(四)学术期刊

1.中国教育学刊

2.教育科学

3.教育与文化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具备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最基础、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对小学教育工作形成整体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并养成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养成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本课程是完成小学教育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必修专业课程,也是提高学生小学教育专业意识、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程目标1:学生能掌握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包括要素性概念、过程性概念和活动性概念,建构起小学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形成对小学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认识。【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2.12.2

课程目标2:学生能理解小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起源论、特性论、功能论、目的论等,能学会运用基本理论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1

课程目标3:学生能掌握和理解有关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包括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1

课程目标4:学生能初步养成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思维技能,学会运用系统性思维、辩证思维、分析思维、归纳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处理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小学教育内容、活动、环境和评价等问题。【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4.2

课程目标5:学生能初步养成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热爱小学教师工作的情感态度,养成对小学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养成自觉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发展、终身学习的信念。【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6.2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六、教学安排

第一 绪论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育学中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明辨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要求。掌握小学教育学的体系。明确小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感受小学教育学的学科意识和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要求、小学教育学的体系

2.难点:小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领域的概念,包括(1)小学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2)小学教育领域的主要概念

2.小学教育学的体系,包括(1)小学教育学的概念体系,(2)小学教育学的结构体系,(3)小学教育学的生成体系;

3.小学教育学的学研方法,包括(1)小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2)小学教育学的学习方法,(3)本课程的学研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小学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构成,小学教育实践领域的基本要求,解释小学教育学的内容体系;

2.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怎样才能学好小学教育学?

第二 小学教育源流

【教学目标】

理解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小学教育萌芽阶段的特点。了解西方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明确走向学习共同体及创建理想小学的重要性。把握创建理想小学的方向并形成为之努力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小学教育萌芽阶段的特点,西方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2.难点:走向学习共同体及创建理想小学的重要性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的产生,包括(1)教育的起源,(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3)小学教育的萌芽

2.小学教育的发展,包括(1)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2)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3.小学教育的走向,包括(1)学习共同体,(2)创建理想小学的方向。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讲解教育的起源理论,以及不同起源论的现实意义,阐明学校教育和小学教育产生的历史,介绍西方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2.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共同体式的理想小学有何特征;

3.采用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指定教材内容,把握创建理想小学的方向并形成为之努力的意识。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萌芽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3.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4.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第三 小学教育特性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理解小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理解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并树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小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2.难点: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并树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包括(1)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2)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3)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2.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包括(1)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2)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3.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包括(1)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2)小学生学习的神经活动基础,技能点: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讲授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社会规定性以及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阐明小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2.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分析如何树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是指什么?

2.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是指什么?

3.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是指什么?

4.怎样理解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第四 小学学生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生的定义、地位、学习表现及小学的特殊学生的概念。了解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类型以及认同小学生的地位。比较分析多种儿童观的异同并建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小学生的入学特征和发展特征。形成关爱小学生的意识并熟知小学生的烦恼及其解决策略。理解学习习惯的概念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掌握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生的定义、地位、学习表现及小学的特殊学生的概念,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类型以及认同小学生的地位,小学生的入学特征和发展特征,学习习惯的概念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2.难点:多种儿童观的异同并建立正确的儿童观

【课程内容】

1.小学生概述,包括(1)小学生的定义,(2)小学生的地位,(3)小学生的学习表现,(4)儿童观的定义,技能点:正确儿童观的建立

2.小学生的成长,包括(1)小学生的入学特征,(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3)小学生的烦恼

3.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1)学习习惯的概念,(2)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征,技能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小学生的定义、地位、学习表现及小学的特殊学生的概念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类型,使学生认同小学生的地位,阐释多种儿童观的异同并建立正确的儿童观,解释小学生的入学特征和发展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关爱小学生的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学生的烦恼及其解决策略;

3.采用案例教学法,探讨学习习惯的概念、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复习思考】

1.怎样理解小学生的地位?

2.小学生的学习表现类型有哪些?

3.小学生发展特征有哪些?

4.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五 小学教师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师的概念、角色、权力与义务。了解教师专业化、教学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明确小学教师的专业愿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初步具有专业成长的意识并掌握专业发展的路径。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师的概念、角色、权力与义务,教师专业化、教学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小学教师的专业愿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2.难点:具有专业成长的意识并掌握专业发展的路径

【课程内容】

1.小学教师概述,包括(1)小学教师的概念,(2)小学教师的权力与义务,(3)教师专业化,(4)卓越小学教师

2.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专业背景,(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

3.小学教师的发展路径,包括(1)教师专业发展路径,(2)校本教育研究,(3)教师行动研究,技能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规划。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阐明小学教师的概念、角色、权力与义务,以及教师专业化、教学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小学教师的专业愿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2.组织学生对小学教师的角色进行深入讨论,明白各个职业角色在实践中的要求;

3.通过典型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专业成长的意识并掌握专业发展的路径。

【复习思考】

1.小学教师具有哪些角色?

2.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什么?

3.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4.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第六 小学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特点和功能。明辨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熟悉并掌握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策略。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小学教育理念并加以践行。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特点和功能,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

2.难点: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策略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目标概述,包括(1)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2)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3)小学教育目标的功能

2.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包括(1)小学教育目标层次体系,(2)教育目的,(3)培养目标,(4)课程目标,(5)教学目标,(6)学习目标

3.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包括(1)全面发展,(2)教育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关系,技能点:小学教育理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解释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特点和功能,明辨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

2.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策略,使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小学教育理念并加以践行。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目标是什么?

2.小学教育目标包括哪些基本层次?

3.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策略有哪些?

第七 小学教育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育内容的含义、领域、层次和文化本性。比较多种小学教育内容取向的异同。了解当前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树立精心研制小学教育内容的意识并掌握相应的研制策略。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内容的含义、领域、层次和文化本性,多种小学教育内容取向的异同

2.难点:当前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研制小学教育内容策略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内容概述,包括(1)小学教育内容的含义,(2)小学教育内容的层次,(3)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2.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包括(1)形成教育与实质教育,(2)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3.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包括(1)教材内容处理策略,(2)班级活动内容研制策略,(3)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小学教育内容的含义、领域、层次和文化本性,比较多种小学教育内容取向的异同,并使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

2.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研制小学教育内容的策略,使学生树立精心研制小学教育内容的意识。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内容是什么?

2.比较小学教育内容取向有何不同?

3.当前小学教育内容取向有何特点?

第八 小学教育环境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育环境的概念、层次和类型。理解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含义及其对道德教育的价值。掌握小学学习环境的空间利用和影响因素。掌握小学学习环境开发的网络化走向。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环境的概念、层次和类型,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含义,小学学习环境的空间利用和影响因素

2.难点:小学学习环境开发的网络化走向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环境概述,包括(1)小学教育环境的含义,(2)小学教育环境的层次,(3)小学教育环境的类型

2.小学学校文化,包括(1)学校文化的含义,(2)学校文化的类型,(3)校园文化,(4)隐性课程

3.小学学习环境,包括(1)学习环境的含义,(2)网络化学习环境的类型,技能点:学习环境的开发。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讲解小学教育环境的概念、层次和类型,使学生理解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含义及其对道德教育的价值,掌握小学学习环境的空间利用和影响因素;

2.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小学学习环境开发的网络化走向。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环境是什么?

2.学校文化是什么?

3.小学学习环境空间利用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九 小学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组成以及小学体育、德育与智育活动的主要任务。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结构以及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管理与领导的要点。掌握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教学实施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特点,小学教育活动的组成以及小学体育、德育与智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小学教育活动的结构以及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管理与领导的要点

2.难点: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教学实施活动方案设计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活动的概述,包括(1)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2)小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2.小学教育活动组成,包括(1)小学体育活动,(2)小学德育活动,(3)小学智育活动,(4)小学教育活动的综合性

3.小学教育活动结构,包括(1)课程与教学设计,(2)课堂教学,(3)课外活动,(4)管理与领导,技能点: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教学实施活动方案设计。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阐明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特点,使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组成以及小学体育、德育与智育活动的主要任务。使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结构以及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管理与领导的要点;

2.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分析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使学生掌握教学实施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活动是什么?

2.小学体育、德育与智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4.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有哪些?

第十  小学教育评价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功能。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功能。掌握小学教育评价体系。 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历史及发展性取向和学本化取向。掌握学本评估的开发策略。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功能,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小学教育评价体系

2.难点:小学教育评价的历史及发展性取向和学本化取向,学本评估的开发策略

【课程内容】

1.小学教育评价概述,包括(1)小学教育评价的含义,(2)小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2.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包括(1)小学教育评价的对象,(2)小学教育评价的主体,(3)小学教育评价的模式

3.小学教育评价发展,包括(1)小学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2)小学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取向,(3)学本评估,技能点:学本评估的开发。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阐明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功能,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功能,小学教育评价的历史;

2.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发展性取向和学本化取向的内涵。

【复习思考】

1.小学教育评价是什么?

2.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

3.小学教育评价体系的构成是什么?

4.发展性取向和学本化取向的小学教育评价有何特点?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课程评价

(一)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两种。其中,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期末考核采取卷面考试方式。

2.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成绩×40%+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60%。

3.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比例:

1)课后作业(37.5%):通过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态度、完成度、完整性、思维深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课堂提问(5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情况、积极回应情况、主动思考,以及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态度、完整性、思维深刻性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3)小组讨论(12.5%):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准备、参与、发言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4.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评定

1)考核范围:题目原则上覆盖教学大纲90%以上内容,各章节所占分值与其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相当。

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3)考核要求: 在期末考核的命题、阅卷、评分、成绩登记、试卷分析等环节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将所讲解的重难点按照一定比例以适当的形式合理分配,一般由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等题型组成。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难易度适中,既考察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也考察实际运用的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出题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

1.过程性评价标准(至少三类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1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2课堂提问评价标准

3小组讨论评价标准

2.终结性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优秀

0.90-1.00

良好

0.80-0.89

中等

0.70-0.79

及格

0.60-0.69

不及格

0-0.59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2.12.2

 

 

能够掌握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小学教育学目标、内容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掌握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小学德育的基本理论;能够全面认识小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并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能够较好掌握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较好掌握小学教育学目标、内容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较好掌握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小学德育的基本理论;能够较全面认识小学管理和德育工作。

能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目标、内容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掌握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小学德育的基本理论;能够较清晰认识小学管理和德育工作。

能够了解一些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大概掌握小学教育学目标、内容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对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小学德育的理论观点基本正确。

对小学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认识模糊;对小学教育学目标、内容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清晰地认识;对知识点的掌握疏漏较多。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1

能够掌握小学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能够科学分析小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环境需求和评价原则;表现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态度,体现出高尚师德、终身学习、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意识。

能较好掌握小学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能够较为科学的分析小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环境需求和评价原则;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态度体现出较高的热情。

能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能够较为清晰认识到小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环境需求和评价原则。

能够大概掌握小学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大概掌握小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环境需求和评价原则。

 

对小学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没有清晰地认识;对小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环境需求和评价原则观点模糊或者错误。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4.2

能够将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熟练运用小学教育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全程育人的意识,充分理解教育活动育人的内涵。具有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育人的能力,能够从学生需要出发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

能够较好的将小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较好全程育人的意识。具有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育人的能力,能够较好的组织教学活动。

能够基本将小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基本具有全程育人的意识。能够较为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

能够大概将小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知识。大概具有全程育人的意识。没有观点上得错误。

缺乏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不能运用小学教育学基础理论指导教学。不具有全程育人的意识。不能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其它说明

1.制定依据:依据2021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2.执行对象:从2021级学生开始执行。

3.系(部、教研室):教育学

4.制(修)订:教育科学学院学院

5.执笔人:潘炳超副教授     参与人:李艳讲师)、高媛(副教授)、王卓助教

6.审订人:教育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