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一)选用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季银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二)参考书目
1.《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版。
2.《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课程与教学论》,徐继存、徐文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三)在线资源
慕课:课程与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lear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NNU)
学术期刊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使职前教师系统地了解并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状况,明确当代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与新理论,掌握一定的课程与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树立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的意识,为未来有效地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思想基础。本课程将主要讲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介绍世界上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状况;阐明当代课程与教学的若干新理念与新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反思性教学、有效教学、差异性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理论等。同时,本课程的主体内容还将涉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技术与教学评价等。
课程目标1:掌握课程论的基础知识,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学习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方法与意义。了解当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了解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与实践取向。理解校本课程开发小学生学习条件,过程以及学习特点。【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2】
课程目标2:掌握教学基础知识,教学任务、基本任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本原则。了解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策略,教学效果评价。理解教学方法,运用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基本模式。【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3】
课程目标3:理解教学风格、涵义、特点、意义、类型,教学风格的形成的内外部因素,动力因素。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阶段、学习途径、教学风格的创造途径。明确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追求与实践路径。【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 4.1】
课程目标4:掌握当代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形成一定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理解小学教学实习,心理、知识、技能、教育理念,物质准备。【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6.1】
课程目标5:理解小学语文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小学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实习。树立教学研究意识,为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学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6.2】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六、教学安排
第一章 概 论
【教学目标】
了解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初步了解该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明白该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重点、难点】
1.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2.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育人价值
【课程内容】
1.课程与教学论的概述;
2.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3.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与研究。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实际问题,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涵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学习意义与方法;
2.通过讨论,探讨课程和教学在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中不同作用、形成发展历史,促进学生学习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复习思考】
1.什么事件标志着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2.为什么要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3.怎样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4.那两个事件分别标志着相对独立的教学论,课程论的诞生?
第二章 课程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理解课程的涵义、课程类型、课程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当代发达国家小学课程,当代中国小学课程。
【重点、难点】
1.重点:课程的本质
2.难点:课程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课程内容】
1.课程的涵义和类型;
2.课程的形成与发展;
3.当代主要国家的小学课程;
4.影响课程的基本因素。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类型、课程形成、课程发展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当代主要国家的小学课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课程的类型和课程内容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课程形成发展基本规律、各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形成在实践中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复习思考】
1.课程有哪些类型?
2.中国本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
3.中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三章 课程运筹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课程运筹的涵义、课程目标的涵义、设计、具体要求,掌握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和一般程序,能够依据课程内容的涵义和原则合理进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课程运筹、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和一般程序
2.难点:课程运筹原理对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设计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素;
3.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组织方式和组织载体;
4.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和一般过程;
5.课程实施的育人功能。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的涵义,掌握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影响因素、组织方式,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程序,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架构和认知能力;
2.通过举例说明课程、目标设计、内容的选择依据,原则、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对课程原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复习思考】
1.为什么学习课程运筹?
2.怎样学习课程运筹?
3.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4.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
认识校本课程的涵义、校本课程的特征,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过程、主要类型;掌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法和实际经验,明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类型
2.难点:校本课程主要特征、类型、校本课程的实际看法
【课程内容】
1.校本课程资源的涵义和特征;
2.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过程和主要类型;
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法和实际经验;
4.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讲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涵义、具有什么特征?类型。促进学生校本课程知识的认知结构,提高校本课程的认知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以北大明宫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为案例分析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以及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学校办学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落实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校本课程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讨论法,以北大明宫小学校本课程资源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对于校本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复习思考】
1.校本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校本课程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校本课程开发有何意义?
3.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分那几个不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实际经验?
第五章 小学生的学习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生学习生理、心理、环境条件特点,掌握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新获职能的巩固、运用,学习过程的特点;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特点,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重点、难点】
1.重点:小学生学习条件、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
2.难点:指导小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内容】
1.小学生的学习条件,包括生理条件、心理条件、环境条件;
2.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的感知、学习内容的理解、新获知能的巩固和运用;
3.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学习动机方面的特点、学习兴趣方面的特点、学习态度方面的特点、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
1.通过小学生的学习条件导入,讲解小学生学习能力随着生理、心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一个过程,理解小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结合自身小学学习经历,感受,体会小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结合学生的自我感受力,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复习思考】
1.什么是儿童发展的的个别差异性?
2.什么是是儿童成长的硬环境?软环境?
3.小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经历那些阶段?这几个阶段有何关系?
4.在我国或当地的教育实践中,那些教育行为或教学措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生理条件、心理条件与环境条件,那些教育行为获教学措施不符合这三种条件?
第六章 教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教学论基本概念,理解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解教学基本任务、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灵活课表制、分组教学制,教学原则等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重点概念的理解,包括教学基本任务、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灵活课表制、教学原则的含义与区别。
2.难点: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任务、教学具体任务的区别是什么,教学原则的理解与运用,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以及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发展改革的趋势。
【课程内容】
1.教学任务的概述和基本任务;
2.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和发展改革的趋势;
3.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概述和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4.教学的管理的概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从教学任务、基本任务、具体任务,结合时代特征,分别呈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本原则,对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明确教学任务、基本任务、具体任务、教学组织原则、教学基本原则,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基础知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
3.通过教学相关案例,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教学原理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思考】
1.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2.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出路在哪里?
3.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4.本教材提出那些教学原则?各条教学原则的基本涵义和实施要求分别是什么?
第七章 教学运筹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的涵义,区别与联系,比较教学环境的异同。了解当前教学方案的主要设计方式与方法。了解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实施策略、教学效果评价的策略和异同。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效教学、教学评价概念的理解
2.难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运用和优化。
【课程内容】
1.教学环境的创设;
2.教学方案的设计;
3.教学的实施策略;
4.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及其评价,促使学生学习理解教学运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教学设计、实施的基本方法等,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与认识教学原理的基本能力的提升。
2.通过案例展示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复习思考】
1.教学心里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3.促进师生双边互动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第八章 教学方法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涵义,小学教学常用的教学基本方法,掌握小学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模式要素、特性,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运用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模式。
了解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情景陶冶式-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2.难点:小学各种教学方法涵义的理解,选择和运用。
【课程内容】
1.教学方法概述和方法选择;
2.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3.国内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与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教学方法涵义的导入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的选择,介说教学模式的涵义、学习意义、了解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学习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促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识理解能力。
2.通过几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方法涵义、模式意义、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法改革经验,促进学生教学方法知识认知结构和方法运用能力。
【复习思考】
1.小学最常用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各有什么优缺点?采用这三种方法时,分别要注意哪些问题?
2.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3.在学习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要考虑哪些要素?
第九章 教学风格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风格的涵义、教学风格的特点以及意义,知道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了解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内部以及动力因素,掌握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途径、教学风格手段的创造性。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风格、了解教学分风格的创造手法、优势培育法、弱点改造法、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
2.难点:教学风格的涵义、特点、意义,教学风格的类型,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教学风格的选择,应用,手段的创造。
【课程内容】
1.教学风格的特点和意义;
2.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
3.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外部因素;
4.教学风格形成的途径。
【教学方法】
1.从教学风格的涵义讲解导入教学风格的特点、意义、基本类型、风格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认识教学风格形成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对教学风格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其教学风格认知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教学风格形成的原因、因素、阶段,学习教学风格的途径、手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复习思考】
1.教学风格有哪些基本特点?
2.学习研究和锻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有何意义?
3.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第十章 小学教学实习
【教学目标】
知道小学教学实习的准备,了解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学科教学学科的教学实习,明确教学实习的基本要求和常用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和专业技能。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学实习,促进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实习准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难点:师范生教学实习涵义的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实习重要的理解与应用。
【课程内容】
1.小学教学实习的各项准备;
2.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教学实习;
3.小学数学、英语、其他学科的教学实习。
【教学方法】
1. 从大四九月份的毕业实习引入,小学教学实习,是本科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做好小学教学实习工作的内容和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实习工作的认知力。
2.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小学语文学科实习,数学实习、英语实习、小学其他学科教学实习,理解小学各科实习的基本要求,常用的实习模式,促进学生小学实习知识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小学实习工作的认识、理解力,促进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复习思考】
1.在教学实习前,心理准备、教学技能准备、教育理念准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3.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分别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常见教学模式?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八、课程评价
(一)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期末考核采取卷面笔试考试方式。
2.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成绩×40%+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60%
3.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比例
(1)课堂表现(20%):能够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乐于讨论,主动思考,按照要求即时完成课堂练习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课堂提问(4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态度、完整性、思维深刻性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3)小组讨论(20%):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准备、参与、发言等情况对学生评价。
(4)课后作业(20%):通过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态度、完成度、完整性、思维深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4.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评定
(1)考核范围:题目原则上覆盖教学大纲90%以上内容,各章节所占分值依据其重要性加以侧重。
(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3)考核要求:要求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原理、理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过程和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能够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知识对现实课程与教学问题加以审视和分析。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2.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3.小组讨论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4.期末考试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0.90-1.00) |
良好 (0.80-0.89) |
中等 (0.70-0.79) |
及格 (0.60-0.69) |
不及格 (0-0.59) |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2】 |
知识掌握系统,记忆清晰,结构完整,能够复述并分析课程与教学论问题与主要的知识要点,能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广泛涉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
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对于关键制度和主要知识点的内容较为熟悉,并且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
能够对于知识要点有较为清晰的掌握和理解,并且有自己初步的认识和思考,可以较为完整地陈述核心知识点。 |
基本掌握主要知识体系和小学生学习原理,能够较为完整地陈述相关内容要点。 |
不能形成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体系,对主要教学知识点与问题认识不清晰,不能完整表述。 |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3】 |
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扎实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技能,科学地观察、描述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自主地发现、分析并解决基础教育一线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为从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
基本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面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技能,科学地观察、描述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发现、分析基础教育一线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 |
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技能,能够合理地观察、描述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 |
了解部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课程与教学的部分专业技能,能够简单地观察、描述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 |
不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清楚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技能,不能观察、描述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 |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4 教育能力4.1】 |
理解课程目标的编制原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实施办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和反思教学实践,进行科学且巧妙的教学设计,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理论素养和理性实践能力。 |
基本理解课程目标的编制原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实施办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和反思教学实践,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
了解课程目标的编制原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实施办法,并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
了解部分课程目标的编制原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实施办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
不了解课程目标的编制原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实施办法,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6.1】 |
掌握中国传统教育家的思想内涵,能够将其课程观与教学论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明确的教育理念,具备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实现理论认识的深刻性与系统性。 |
能够较为完整地掌握中国传统教育家的思想观念,熟悉其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基础能够有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育情怀。 |
能够掌握主要中国传统教育家的观念和思想,并能够对其中部分人物的教育观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指导个人的学习过程。 |
了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教学观念,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不能深入与个人的专业学习相结合。 |
缺乏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家的了解,不熟悉主要思想家的教育教学观,无法与专业学习建立联系,教育情怀欠缺。 |
九、其它说明
1.制定依据:依据2021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2.执行对象:从2021级学生开始执行。
3.系(部、教研室):教育学系
4.制(修)订:教育科学学院
5.执笔人:高媛(副研究员) 参与人:吴海潮(讲师)、高洁(副教授)、吕银芳(教授)
6.审订人:教育科学学院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