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版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规划 | 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3年03月27日 15:08 点击: /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院开展追赶超越,努力建设同类院系先进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科学学院的重要时期。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3)》《“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坚持教师教育的办学主线,努力“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院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

一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学院秉承学校教师教育办学传统,坚持学科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进一步理顺教育和心理学科内部关系,调整优化了学院专业办学方向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于2018年停招教育学专业学生“十三五”期间,心理学、小学教育两个专业获批为陕西省一流专业”。设立了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二是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院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发展规划,以固本强基,发展特色为主线,促进教学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新能力要求,于2021年进一步修订完善并全面优化了心理学、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一般项目1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

三是人才培养成效得到彰显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遵循“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三五”期间,共邀请42位一线教师做客学院“师说论坛”,分享行业前沿知识,传授一线教学经验。学在省校两级“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频频获奖。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高,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四是科学研究实力明显增强学院坚持学术为本,始终秉持“科研兴院、科研促教”的发展思路,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研工作提升层次、产出精品“十三五”期间,共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教育部一般项目5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8项,科研到账经费累计达12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4部。

五是师资力量日益雄厚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学院共引进博士3名,优秀硕士8名,进一步壮大了现有师资队伍。4名教师晋升教授,7名教师晋升副教授,6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大幅增加。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1人(含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教师4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5人,占12.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8人,占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占22.5%;“双师双能型”教师为14人,占35%。

六是社会服务持续拓展“十三五”期间,学院成功承办了陕西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陕西省培训管理者培训和陕西省“特岗教师”岗前培训项目,以及陕西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为陕西省各级各类教师职后进修学习提供智力服务,增加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

七是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学院在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完善了学院内部基层教学机构设置,设置了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师教育教研部,研究构筑了“四会五委”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议事程序,助推精神立院、人才强院、质量兴院、特色办院、改革活院”目标的逐步实现。

八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院办学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战果,确保全院师生健康平安。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未来5年是学院建设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重要时期国家“十四五”规划、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均提出要“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十四五”时期,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些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无疑为教师教育专业,尤其是心理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面临挑战

“十三五”期间,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绩,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发展成效与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的建设目标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人才培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二是学科与专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科发展综合实力不强,学科发展竞争力偏弱,学科发展标志性成果总体偏少,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专业建设优势与省内同高校中同质二级学院相比竞争力弱,专业品牌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

三是师资队伍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仍较匮乏,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师资结构不平衡。

四是科研产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产出不平衡,重点学术工作量指标达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仍然缺乏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重大科研项目少,高层次、标志性成果少。

五是内部治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够健全,人才潜力和活力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内部管理水平、协同效应仍需提升。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的校训及“为一切人而善教之”的院训,贯彻“精神立院、人才强院、质量兴院、特色办院、改革活院”办学战略,锚定“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强和提升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陕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遵循以下治院理念和发展定位:

——办学理念。崇尚教育践行师范

——发展理念。精神立院、人才强院、质量兴院、特色办院、改革活院

——发展目标定位。2025年,将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知名教育科学学院。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联合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独立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定位。以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为目标,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体,建设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第二课堂、见习实习、校校合作”五位一体的全过程、多维度、协同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西,面向基层,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工作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快乐学习。

(二)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精神立院、人才强院、质量兴院、特色办院、改革活院”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实力大幅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将教育科学学院建设全校人文社科学术高地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标杆,强力助推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师范院校,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谋划学院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推进治理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学院将着力实施七大工程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举办3个专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人左右。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

——建设省级教学团队2个,出版国家级教材3部,获批省级优秀教材3部,获批1-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实现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突破,建设省级“一流课程”4门;获批3—5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

——建设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15个。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一个。

——小学教育专业首批“优师专项”计划30名本科生圆满完成学业,总结凝练人才培养重要经验,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

2.主要措施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卓越教师校——地——校”培养模式,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高质量完成两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和实验实践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加强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实践育人基地。实行本科生实践教学“双导师制”。

——规范教学管理。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和教学工作机制。

(二)师资队伍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专任教师队伍规模达到5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占教师队伍比例达40%。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0%,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达100%。培养15名左右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

2.主要措施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引进、职称评聘、推先评优、各类考核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建立人才引培机制。力争每年新增博士不少于2名。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教授和优秀博士。完善学院岗位业绩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支持人才成长发展。

——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确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目标及考核指标,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聘任、外派培训等方面对“双师双能型”教师优先考虑。

——加大中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建立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支持制度,大力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完成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力争获批1个省级重点学科(或优势特色学科)。

——到2025年,力争获批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均对外获取科研项目经费20万以上。力争获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高水平论文总数达14篇以上。出版专著4部。

2.主要措施

——加强管理。完善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完成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改革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创新激励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力度,形成“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的学科队伍模式。

——搭建发展平台。培育以高水平团队、项目为载体的科研平台,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培育特色。实施以科研项目带动特色学科建设、汇聚科研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战略。

(四)学生教育管理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教育保证不出重大问题;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考研录取率15%以上。

——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和就业竞争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会满意度较高。

2.主要措施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加强思政教育的条件保障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育人功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做好创新创业工作。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和创业大讲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学院文化软实力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2025年,学院文化氛围浓厚,师生高度认同学院文化,学院文化软实力和彰显力显著增强。

2.主要措施

——完善学院文化顶层设计。凝炼和培育有特色的学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教学文化、科研文化、管理文化和质量文化。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结合大学生各类专业训练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发展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打造学院文化品牌形象。加强院训、院歌等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拓展对外宣传的渠道,探索并打造“互联网+”时代学院文化传播展示新平台。

(六)党建引领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2025年,建成政治立场坚定、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务实高效、清正廉洁、师生信任的领导集体。

2.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院、系两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整体合力和执行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党务和院务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努力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地、走实、走心。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具体目标

   基于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深度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2.主要措施

——提升服务教师培训能力。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争取并做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各项建设目标能够如期圆满完成,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二)细化目标管理

明确“十四五”各项建设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到人,规划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

(三)动员全员参与

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规划,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学院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调动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强化质量监控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控,实施半年度检查、评估和考核,及时掌握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表  

教育科学学院“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指标

项目

指标

备注

师资队伍建设

共享国内外著名学者

4-6

2

高校人文英才计划

1-2

0

专任教师总量

50左右

36

每年新增博士

2名以上

7

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

6名以上

4

省级教学名师

1

0

高校创新团队

2

1

双师双能型教师

40%以上

35%

专业课程建设

本科专业数

3

教育学恢复招生

省级一流专业

2

2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

0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

1

0

国家级一流课程

1

0

省级一流课程

4

2

双语教学课程

2

0

国家级规划教材

2

0

省级优秀教材

3

2

省级教学团队

2

1

省级教学成果奖

1-2

1

人才培养成效

学生规模

1200左右

目前1077

初次就业率

88%以上


考研率

15%以上


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90%以上


本科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

40%以上


本科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

20%以上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5项以上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0项以上


国家级大学生专项竞赛获奖

5以上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点

1

(联合培养)

国家级科研项目

2以上


省部级科研项目

16以上


高水平学术论文

14以上


人文社科学术专著

3


人文社科权威论文

2


科研经费总额

年均递增15%


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奖

6


指标中未作特别说明的,均指截止到2025年底的累计数据。


【关闭】